我奶奶现在92岁,腰杆依旧挺直,手脚麻利,每天早晨去街口遛弯儿还能甩我一大段距离。如果我不告诉你,很难想象,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竟然从52岁起就被医生下诊断为“顽固性失眠”,开始长期服用助眠药,迄今已有整整40年。
事实上,奶奶早年的失眠完全出于误诊。她年轻时由于家族原因,情绪焦虑,偶尔睡不好觉。一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判断为长期失眠,开始给她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当年的医疗条件一般,对失眠认识也不足,这就导致了本可改用更安全疗法的奶奶,不得不一步步成为助眠药的长期服药者。
我曾为奶奶担心,助眠药物吃久了会不会危害健康?很多人都听说,此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耐药性,并且长期服用副作用显著。然而,我眼前的事实却疑云重重:我奶奶身体健朗,精气神十足,服用药物真的那么可怕、那么危险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大量医学文献和临床数据,据2020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病人数已达3亿,约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伴随而来的,大量的患者伴随过度或错误的药物治疗,长期服用西药安眠药后引发困倦、头昏及记忆力减退,有的甚至严重损伤神经系统,并伴随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WHO数据显示,每年与安眠类药物过量使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我奶奶的健康状况或许是特例,但这种幸运绝非普遍情况。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等安眠药物的患者中,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和认知损伤,严重影响后期生活质量。据专家研究表明,当年医生所用的治疗方案很可能是不合适的,误诊误判带来的隐患,这也警醒着我们不能盲目服用、不科学地坚持,而且一定要提高对失眠药物安全性的认知。
如今,国内不少科技研发团队高度重视助眠药物严重副作用的现实,一些新型助眠药正在逐步走近人们的视线。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药理学专家金国章研究的小檗碱类药物——盐酸罗通定片,就是我国科学医学界积极探索的方向。盐酸罗通定源自中药延胡索的天然提取成分,将延胡索药材中13种有效延胡索素进行了提取与科学筛选,临床效果已验证,对治疗失眠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与传统化学合成西药相比,这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剂具有疗效温和、副作用小、依赖性低等优势。
不过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即使是天然植物成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适用。权威专家提示,盐酸罗通定片对于孕妇和帕金森患者是绝对禁忌的,患者和医生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格外谨慎。
生命和健康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我们家奶奶的百年历史或许难以复制,她的幸运也无法掩盖药物潜在风险的事实。透过历史的让人反思的误诊故事,人们才有更多的理由保持理性,不恐慌也不轻视,谨慎使用各种助眠药物。当代医学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必将出现更多安全有效的新选择,助我们摆脱失眠的困扰。
声明:本文基于公开研究数据撰写,作者与相关企业无利益关联,内容客观中立,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临床应用请遵循最新指南与个体化原则。
炒股如何开杠杆,股票短线平台,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